京东代运营帮您处理纠纷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1-01
我们要是想处理好交易纠纷,京东代运营就要清楚每个环节的处理时效,所以说希望商家及时处理纠纷单,避免超时京东介入增加判责风险,以下是四种处理过程及时效:待回复:待回复时效为首次36小时(包含节假日),二次回复时效为24小时,如果超时未处理则系统自动申请仲裁介入;待举证:待举证时效为4个工作小时(不包含节假日),如果超时未处理京东仲裁将给出仲裁结果;待执行:待执行时效为24小时(包含节假日),如超时未执行,将由京东代为强制执行;可申诉:申诉时效为7天(包含节假日)内完成申诉,过期无法进行申诉处理。
如何有效降低纠纷单的产生:库存充足、价格正确,质量过关,按时发货;及时解决消费者反馈的关于商品售中、售后问题,审核表单需谨慎;及时响应咚咚咨询、及时接听400热线电话;处理消费者问题时,需要特别注意客服人员态度;及时处理纠纷单,避免超时客服介入,增加判责风险;学习京东相关规则,店铺定期组织培训和案例分享会。
一、京东交易纠纷规则介绍
商家在处理纠纷之后有一个痛点,就是在遇到纠纷之后,京东代运营应该依据什么去处理才能减少被判商责的机会,那接下来我会给大家介绍交易纠纷整体的规则,那讲规则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纠纷和仲裁的定义。
其中交易纠纷:消费者、商家双方在购物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分歧。纠纷单:消费者购买商家的商品时,产生售前或者售后问题后,申请由商家或者京东处理的单据凭证。
仲裁:仲裁是指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第三方(具有公认地位)裁决的一种解决争议的方法。消费者在京东商城购买平台商家商品,申请京东介入后,京东将作为第三方,对双方问题进行仲裁责任判定(商责、双责、客责、双无责)。
二、京东开放平台交易纠纷处理规则都有哪些呢?整体的总的规则我们是按场景区分的,目前有十大类交易纠纷处理判责和标准分别是:发货问题纠纷处理判责标准(商家版);签收问题纠纷处理判责标准(商家版);商品描述不符问题纠纷处理判责标准(商家版);发票问题纠纷处理判责标准(商家版);赠品问题纠纷处理判责标准(商家版);安装问题纠纷处理判责标准(商家版);服务态度与违背承诺问题纠纷处理判责标准(商家版)。
关于退换货:消费者购买了鞋子,收到当天发现质量问题,申请退货。那么规则这么说:收拾处理超时时,正常时效待审核,消费者提出的售后申请后,商家应在消费者提交退换货申请后48小时内对消费者提交的退换货服务单审核通过。
关于运费:消费者购买了衣服,因不喜欢申请退货,运费谁承担?那么规则这么说:交易中的运费纠纷,京东根据谁过错,谁承担的原则处理,但买卖双方协商一致的除外;如果因消费者原因导致的退换货,如果商家同意退换货申请,商品运费可由消费者自行承担;如果消费者对商家的发货运费价格有意义,商家需要配合提供相关运费证明(如带有价格的发货底单等有效收费证明)。
关于维修:消费者购买了电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问题,那么规则这么说:商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为消费提供维修服务,不得无故拒绝提供的提供维修服务。
三、规则这么说-物流纠纷场景
签收问题:消费者受到商品反馈商品是破损的。规则如下:涉及表面协议的问题,如果消费者提供有效的证明,证明表面与商品的接收不一致,则商家应支持消费者退货退款请求。
物流异常:消费者表示未收到货,而商家表示消费者已签收货物的。规则这么说:商家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京东代运营提供收货人本人签收货物的签收底单、承运人厨具的收货人本人授权第三方签收凭证等证明,证实消费者已收到货物,如无法举证建议支持消费者退款。
超期发货:消费者投诉商家一直不发货。规则这么说:商家须按《京东开放平台发货管理规则》规定的时间发货,由开放平台官方发起的促销活动及特定节假日,商家须按开放平台通知或公告规定的时间发货。
拒收商品:消费者拒收了,应该怎么处理。规则是这样的:如果消费者拒绝了商品,而商品物流跟踪信息显示商品已经退回给商家,商家应在48小时内为消费者办理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