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运营告诉你拼多多和淘宝哪个更适合你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1-20

很多打算做电商的朋友现在都会有这样一个疑虑,是做淘宝好呢,还是拼多多好呢,下面呢作为既是淘宝代运营又是拼多多代运营的我们就为大家来分析一波,这两者的不同之处。希望看完的朋友们能够为你解答心中额疑虑。

首先从后端供应链,物流,数据管理和淘宝的其他方面进行分析。

一、物流-阿里掌控力增强,拼多多轻资产切入

阿里:搭建菜鸟裹裹驿站,扩大了整个物流的覆盖面,提高终端配送效率。2013年5月阿里巴巴新秀千牛成立了网络,新秀网络主要亮点:

1.提高数字化作业效能:2014年推出电子面单,发货效率提高30%;2015年推出“大数据路由分单”,分拣效率提高50%;2016年推出终端配送机器人,2017年投放机器智能仓库,持续推进物流智能化作业。

2.提高物流覆盖在2016年启动了新项目,深入接触农村用户达县镇。

3.完善终端投放时限:2015年推出“天天向上”服务,2018年推出“天天向上”投资,推出门店分钟配送。升级电商“基础设施”轨迹。截至到去年,通过淘宝代运营的统计阿里巴巴就已经持有申通/圆通/中通14.7%/11.1%/7.3%,百世快递26.5%,投票46%,略低于实际控制人46.4%的投票率

拼多多:订单数量占“三通一达”的20%以上,是与各快递公司合作的重要芯片。拼多多代运营通过数据统计2018平台上打了不少订单11.1十亿,远远超过一线快递公司的业务量,约等于企业通过圆通+应用程序的总体积。订单增长方面,2018年拼多多同比增长158%,远远超过一线快递公司的增长速度。随着快递市场的饱和,竞争的加剧,在2018年下降快递业的平均单价下跌至11.9元/件,但有很多拼客单价比达到28%。

二、后端商品流——从规模化、去中介化到数字智能化的发展,C2B

1,电商在商品流通后端环节的先进性:

2.规模经济:因规模扩大而产生的设计、研发、生产、仓储、物流、销售等成本;

对于淘宝,我们认为电商后端供应链的去中介化,规模经济,C2B/C2M三个先进都比较容易实现;可是对于拼多多来说,其商业模式主要体现就是去中介化,规模经济,这里拼多多代运营提醒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C2B/C2M,未来也更难实现。

淘宝C2B /在路上C2M实践。初级C2B/C2M主要体现在借用当前的供应链,满足各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网红经济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网店托管的网红张大奕为例,它的商业模式主要是为深入了解目标客户,供应链对接,小批量,快速周转,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需要。阿里向品牌方开放数据库,商家,基于全流程数字化,柔性供应链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千面是未来的方向,也是中国先进制造的方。

打了很多的终极低价商品,以规模经济中间充分发挥作用,C2B,C2M前景进行验证。

拼多多商品具备“极致低价”特征:

3.脱媒:拼多多70%以上的商品来自原产国、品牌和生产国,放弃中间环节加价;

4.规模化:单品销量高,摊薄单位成本;

5.品牌:所售商品以非基于商品的品牌,除了品牌溢价;品牌这种商品没有价格优势,但在当前的主要努力争取了很多的补贴,以吸引品牌入驻,吸引高购买力的用户的阶段。很多我们做的网店托管的店铺就是这么被吸引的。

淘宝对比,打了很多高爆产品的占比还不长尾商品占;十个万元的商品销售占高层爆款,而淘宝爆款超过一百万的高级销售占比。至于规模等的中间,还要打很多发挥出色;但由于目标客户群,商业模式的内在需求(大体重爆款,以品牌溢价等),以及其他上游供应链现状的原因,打很多C2B / C2M的购买力弱,尚未被挖掘智能制造的深度。

6.COSTCO商业模式核心:强控供应链,C2B/C2M全反馈,深度定制

由于大订单,Costco公司强大的供应链控制的全过程,其中包括:设计与开发,原材料,生产,运输和销售。与Costco相比,淘宝和拼多多是不控制整个供应链的平台模式。但了解的通过大数据用户的需求,部分商品采取C2B / C2M定制,如:聚划算,淘抢购、天猫黑盒子。

Costco全流程控制供应链,C2B反向定制,特别选择SKU,高品质低价格。这里拼多多代运营认为Costco的核心优势是:

(1)供应链极短,几乎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2)最佳选择SKU,仓储式销售保证规模优势:与沃尔玛不同,家乐福上万个SKU大而全的产品策略,Costco只选了一个品类2-3个“爆款”,而且多款商品要“打”、捆绑”、“盒”等大包装销售。

(3)独家特殊:Costco公司具有很强的产品差异化,除了自有品牌,该品牌将是一个第三方的商品,如新秀丽Costco的特殊贡献专门设计。

买断控制,严格质量控制:Costco严格挑选商品,确保质量,主要选择高端品牌,并规定在发生质量问题时至少3年不与供应商合作。

淘宝天猫大企业用户的数据,C2B灵活智能的生产,以满足以满足,甚至创造用户需求的手段。淘宝网上很多网红店铺都已经开始采用C2B得模式,通过日常与粉丝沟通了解用户需求的深度,然后引导工厂生产匹配用户需求,如张大奕、悉尼等。此外,天猫黑盒,也明白通过大数据平台的目标受众,通过C2B柔性生产,以实现精确匹配的用户的需求。

经营数据-拼多多呈现更快速增速

“平台营收=g mv*货币化率”,我们对比分析淘宝与拼多多的gmv、订单量、平均订单值等。

对比分析发现:

(1)GMV:GMV阿里巴巴人均生长活跃用户明显放缓,新用户将成为GMV增长的新引擎; GMV打了很多人均增长率的活跃用户仍然很高,产品品牌和提升用户渠道将支持最多GMV的增长。

(2)汇率:信息广告流量的淘系,广播,IP和其它衍生产品有望继续扩大实现的途径;仍然有很多与快速发展的内生周期,延长(用户数,业务等)(流量分配效率,价格等)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作战;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对货币利率的两侧改善。

GMV 对比GMV

“GMV =订单*客单价”,我们比较分析淘宝和从不同的角度争取了大量的订单和客户的价格。

对比分析发现:

(1)订单量:2018年拼多多活跃用户人均订单量为27单,仅为阿里的1/3。

(2)客单价:去年阿里客单价同比出现下滑打了很多客户的价格逐年上升。拼多多2018年客户单价为42元/单,阿里客单价为97元/单..在一方面,阿里符合消费升级,中高端品牌销售的商品(如国际品牌化妆品等)被拉断的价格;在另一方面,沉没低线,等下到拼购客单价;对未来两年的预期,阿里客单价将维持在$ 100。

2、订单量对比

整体订单量,拼多多仍然是淘宝2013年的水平,但增长率远高于当时的淘宝。2018平台上打了不少订单11.1十亿单的总量,远低于类似订单。在增长方面,2018年拼多多同比增长158%,远高于2014年阿里巴巴59%的增长率。

3、客单价对比

很多客户的价格稳中有升,阿里是大约30%的价格。2012  -  2016年阿里巴巴的客户价格逐渐回落,从149元下降/单94元/单,2017年上升到100元/单左右。拼多多客户2017-2018年单价上涨较快,2017年单价33元/单,约为同期单价的33%,2018年单价42元/单..打了很多客户的价格低于淘宝的原因:(1)比较符合淘品牌高价位段货架货物,货物的成本低段去了很多货架。(2)由于采用分组模式,同样的SKU拼多多会比淘宝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