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代运营一起学习淘宝京东平台选择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0-02-12

现在大家都知道二类电商选品的时候需要进行市场调研、竞品分析、考虑利润空间等。但是有时候这些都考虑进去后选出来的产品还是不好卖,不禁让卖家开始怀疑人生。对很多二类电商卖家来说选品是一件非常纠结而痛苦的事情,这个直接决定是否能赚钱。那么到底选品在哪个地方出了问题?今天我们就着重讲一下选品的“坑”。

传统选品方法经常遇到“坑”:

坑一:人家卖什么,我就卖什么

很多二类电商卖家的选品思路通常会是,去淘宝、京东刷刷,看什么商品的销量高;或者去小红书等媒体刷刷广告,看看什么商品出现的频率高;再就是问朋友最近什么好卖。在选品时,卖家们经常会用这几个方法选品,人家卖什么,我们就卖什么。然后马上去找货源,认为人家现在卖得好的商品现在马上投入,一定也会大赚特赚,结果当自己大量投入时,发现并不好卖,当初“精心”选择的商品似乎也没有那么火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我们服务的很多客户前期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没有经验可是却走错了方向。

让我们来把以上的选品方式分开来看看,首先是根据淘宝、京东的销量数据进行排序,挑选销量高的来选品的这种方式会产生的问题。

淘宝、京东、天猫、唯品会等电商平台与二类电商的消费人群不一样,消费者的年龄结构,消费水平,喜欢的品类,所在城市等有巨大的区别,如果仅仅参照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进行选品难免会有较大的偏差。我们来看一组数据:以下分别是京东、淘宝、二类电商男鞋品类(数据来源于DataEye-EDX)按销量来排行的截图,你可以清楚的发现鞋子的款式和价格区间完全不一致。

通过EDX的数据,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京东的用户更关注品牌,款式;而淘宝的用户更关注性价比;二类电商的用户人群关注的款式与京东淘宝都不太一样,价格也介于两者之间。所以,不同平台的目标用户群体不一致,不能完全作为选品的参考依据。

说完淘宝、京东等平台选品,让我们分析一下媒体平台广告选品这个方式会出现的问题。很多二类电商卖家会刷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媒体,看哪个产品出现得多,就准备卖什么产品,他们认为刷广告这种形式是以最“直接”的方式深入二类电商“一线战场”,看似很专业,其实这样做的问题也只多不少。所以我们作为淘宝代运营京东代运营一直在帮助商家朋友们解决问题。

第一:通过人力刷广告费时费力,吃力不讨好。每个人每天刷到的广告量是有限的,哪怕从白天到晚上不停的刷,最多也只能刷200~300个广告。而这里面真正能产生效果的广告又会有多少呢?

第二:刷到的广告不精准,若卖家产品是男款运动鞋,在媒体平台开始投放广告,人工不能控制每天刷到该广告的人群是符合该产品需求人群的。

第三:刷到的广告内容不客观,所有的媒体都是有推荐算法的,媒体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来推荐广告,这会导致用户刷到的广告是刷广告的用户个人偏好,而不是大众的喜好。

这几个问题分析下来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要以媒体广告来做选品决策,从海量的媒体广告里选择可参考的商品广告数量是基础。

说完平台排序,媒体广告,我们再来看看朋友推荐。淘宝代运营在于客户的交流过程中,有部分的广告主选品是问自己的朋友什么好卖就卖什么,如果朋友是业内人士,他们的建议的确是可以起到好的选品作用,但是也有一定局限性。

首先,朋友是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给建议,比如朋友做鞋子代理的,他很清楚他代理的鞋子中什么好卖,这个时候朋友会很主观推荐单个产品或几个别产品,告诉你,这些款式的产品卖的最好。但他不知道在今日头条媒体中,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鞋子哪个卖的更好,同行都卖多少钱;也不清楚除了他代理的鞋子外,什么产品好卖。而且朋友也很忙,不能随时随地给到建议,而且推荐也是根据个人的经验,没有数据支撑。

坑二:我有什么,就卖什么

广告主:我是卖女鞋的,我相信的能拿到物廉价美的女鞋,我也相信客户会喜欢我的产品!

其实很多广告主都有自己的资源,甚至有自己的工厂,他们确实能拿到物美价廉的产品。但是,商品好并便宜并不是用户购买的核心因素。客户决定是否购买一件商品的核心因素是需求,如果用户对于一件商品没有需求,哪怕商品再好,价格再便宜,用户也不会购买。

就好像普通的学生群体中推广奢侈品;冬天推广驱蚊水。如果不能完整了解客户的需求,有时候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我们要有方向的去进行推广和发展,不能够盲目从众。